从需求侧突围!房地产退潮后的木材卖给谁?

来源: 网络

作者:

2019-08-29

2019年8月在石家庄召开的中欧国际木材峰会暨第五届中俄木材贸易投资高峰论坛上,由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的领导、专家,来自木材相关行业的企业家,对木材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全面而专业的研讨,本文仅汇总部分需求侧的信息和观点,供同行交流。

 

01 房地产退潮,谁在裸泳

 

2019年上半年,中国木材进口和商品房住宅现房销售数据呈现同步双降。

 

木材进口方面,进口量的起伏被大幅的价格下跌所钳制,全局呈现“负增长”。

 

 

今年上半年进口木材563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0.4%,金额95.4亿美元,下降13.2%,平均单价166美元/立方米,下降13.5%;其中进口原木2957万立方米,下降2.5%,金额51亿美元,下降12.3%;进口锯材1883万立方米,增长3.7%,金额44.3亿美元,下降14.2%。预计全年木材进口可能是负增长。来源: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首席专家朱光前《中国进口木材及中欧 木材贸易概况》

 

从商品住宅方面看,超过20%的销售下跌几乎成了新常态。

 

 

房地产和木材及木制品市场的正相关性无需质疑。以往商品住宅的销售增量,带来了家具、装修、木质建材的需求提升。如今,“房住不炒”已经成为中央的明确表态,房地产退潮后,只有积极向需求侧突围,才能避免“裸泳”的尴尬。

 

02 新动向 新希望

 

木材市场的如下动向值得关注: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求进,针叶阔叶需求涨跌互现。上半年各个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5.6%-6.3%的小幅增长,因此对针叶木材需求稳中有升;家居零售、家具出口、装修需求都有较大幅度下滑,致使阔叶木的原木及锯材需求都呈现下滑。

 

 

进口木材单价下跌,阔叶木幅度更大。1-6月份进口木材单价全面下浮,其中针叶原木单价138美元/立方米,下浮4%,阔叶原木单价下浮9.7%,针叶锯材单价下浮10.7%,阔叶锯材单价下浮11.3%。

 

总体上,固定资产才是“刚需”,是木材需求侧真正要抱的“大腿”。

 

对美出口萎缩成为必然。木家具及木坐具,上半年出口美国金额38亿美元,下降18%;上半年木制品出口美国下降最多,降幅达24.5%。这样的趋势大概率会延续下去。由于对美出口权重大,缩减的出口量急需寻找替代市场。

 

把木制品返销给木材资源最丰富的俄罗斯,应有一定发展空间。俄罗斯人口1.44亿,略多于日本(1.27亿),但中国向日本出口的木家具及木制品今年上半年11.34亿美元,向俄罗斯出口仅0.85亿美元,相差13倍以上。

 

欧洲木家具出口机遇和挑战并存。今年上半年出口美国木家具38亿美元,下降18%,平均每个美国人消费中国家具11.6美元,今年上半年出口欧洲木家具18.76亿美元,增长3.3%,欧洲人均消费3.13美元,相当美国的27%,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19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出口木家具18.7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3%。欧洲与非洲一起,成为出口木家具增长的亮点。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首席专家朱光前先生提出了几个需求侧值得关注的具体方向:1. 日本。奥运会预计会产生相关需求。2.俄罗斯。“俄罗斯还有广阔的木制品需求市场和加工设备技术的需求,俄罗斯人口1.44亿,略多于日本(1.27亿),但中国向日本出口的木家具及木制品今年上半年11.34亿美元,向俄罗斯出口仅0.85亿美元,相差13倍以上,说明对俄出口发展前景非常大。” 3.欧洲。平均每个美国人消费中国家具11.6美元,而欧洲仅有3.13美元,人造板、木门和地板也一样,在欧洲依然有广阔的市场。

 

03提升木业“中国制造”水平

 

探讨中国木业发展,俄罗斯始终是最需重视的变量。俄罗斯仍然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木材货源地,俄材今年上半年在中国木材进口总量中占31.3%。俄罗斯关于木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中国木业发展也会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

 

俄罗斯鼓励锯材出口是多年来的既定政策。为提高木材加工程度,现在有消息说2019年原木出口关税为40%,2020年60%,2021年将达到80%。

 

2008年,俄锯材出口仅占原木的10%,今年上半年锯材已是原木的2.2倍。俄罗斯锯材已占中国进口锯材数量的50%。

 

俄罗斯木业政策将促使中国加工企业在俄罗斯的增加,将促使木材进口向欧洲发展,将倒逼木材“中国制造”产业链的完善。

 

 

中欧班列的发展改变了木材进出口的价值流动模式。旧模式下,“原木进口+低附加值加工”即可实现较为可观的效益;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中国木业在境外发展高附加值的成品材,并通过“一带一路”直达需求侧节点城市,成为各种逻辑共同作用下的全局最优解。当然,这对中国木业制造水平的考验也在同步提升。

 

如前面提到的欧洲木家具市场,发展潜力显而易见,但木家具制造的转向难度也很大。欧洲家具整体上在款式、风格、颜色、用材等方面与美国差距很大,欧洲大陆分布着诸多人口相对较少但文化差异很大的国家,家具生产需要更加细化的市场和制造的区分。

 

有企业家指出,中国木业制造多年粗放式的发展,导致我们没有形成“行业专用材”。以木门为例,北美仅有五个尺寸,这样,针对木门的木材加工从一开始就有章可循,能够提高行业效率,减少废料的产出。

 

如宜家等全球性家具厂商,其采购工作也体现出“供应链后移”的趋势:相对于原木进口,更倾向于采购质量过硬、符合家具生产标准的板材。

 

至于老生常谈的含水量问题,至今仍是制约木材行业发展的一个障碍。

 

总体而言,如火如荼发展的中欧班列,在木业发展的供需两条战线上,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提升木业“中国制造”的水平成为所有问题的关键——它是在需求侧打开新市场的前置条件,也是优化供给侧发展的必要动力。

转载申明:找木头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资讯

  • 登录
    登录
  • 注册
    注册
  • 购物车
    0
  • 客服
    QQ:196086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