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是未来木材新能源开发的生力军
来源:
作者:
2017-11-08
据国家林业局提供的《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到2020年)》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木材及其制品的国内消费迅速增长,到 2020年中国木材消费总量将提高到4.57到4.77亿立方米,木材供应缺口将长期保持在1到1.5亿立方米左右。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天然林经过近百年来的大量砍伐,不仅造成了可采伐森林资源濒临枯竭,大面积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也导致今天我国木材工业原料匮乏的局面。
为了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制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我国已于1998年8月制定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禁伐后,成熟林、过熟林资源锐减,优质材、大径材供应量急剧下降,人工工业用材林小径材、低质材和幼龄材则被大量用以替代天然林木材作为各种实木制品和碎料重组型产品的原料。
由于这些木材中幼龄材比例增大,甚至几乎全部是幼龄材,力学强度低,木材干燥时易开裂翘曲,边材易腐易蛀,心材难以渗透,使人工林木材的加工利用技术与天然林木材不尽相同,给木材工业带来了许多有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改良木材性质,克服木材缺陷,实现劣材优用和小材大用,提高木材使用价值和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充分利用和发挥人工速生工业林的优势,开发相应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发展人工林木材高附加值产业引起广泛关注。
人工速生工业林木材经过重组、强化、材色处理及防腐阻燃等功能性改良,可以用来代替优质材,提高人工林木材的商业价值,这对缓解我国优质木材的供需矛盾意义重大,同时对于提高人工速生工业林的经济价值、促进人工林集约经营和合理开发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热门资讯
2020-04-10
2019-11-28
201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