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多少动植物?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2020-07-07

当我们走进大自然,享受鸟翔于天、鱼潜水底、花叶繁茂的世界,深刻感受到万物生长是如此美好。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可中国究竟有多少种动植物、微生物呢?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刚刚发布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0版》给出了最新答案:122280种,包括54359个动物物种,37793个植物物种,12506个真菌物种以及细菌、病毒等物种。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0版》是国内最权威的生物物种编目资料。刚刚公布的2020版名录比上一版足足增加了近1.6万个物种,是新增物种最多的一次。这份名录如何生成?我国的生物“家底”怎样?记者日前采访了名录的编制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纪力强。


纪力强介绍《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0版》


上世纪90年代

首个生物多样性信息数据库建立


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地球上的生物形成了丰富多样并且互相依存的遗传、物种、生态体系,这就是生物多样性,它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开始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生物多样性研究开始在国内兴起。


1989年,中国科学院酝酿成立生物多样性工作小组,当时28岁的纪力强还是中科院动物所的一名博士生,师从我国著名生态环境学家马世俊。在老师的带领下,纪力强逐渐转向研究生物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等技术。到1992年,中科院正式成立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启动了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纪力强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其中。“当年只是凭一股子开拓研究的热情,但越深入其中越发现意义重大。”纪力强说,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在不少地方都开始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里有什么生物,有多少、哪些最濒危,这都需要数据库进行支撑,“我们只有把生物‘家底’摸清了,保护才能有的放矢。”他说。


我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信息数据库建立起来了,这也是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持续利用的生物学基础》的重要内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项目还得到了世界银行一笔450万美元的环境技术援助项目支持,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大数目。纪力强说,当时世界银行给予我国的贷款主要都用于一些重大工程,投给一个科研项目十分罕见,这足以说明这个项目的意义重大。


科学家们一开始就力求把这个数据库做得非常细致,每一种收入其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注明了名称、种类、最早发现地、生活环境等信息,“有的禽鸟,甚至连它是生活在树上还是树下,我们都给标注了。”纪力强说。


北仑姬蛙


2008年

200多位分类学专家整理完成首版名录


2007年,中科院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组织“物种2000”合作,按照全球规范,先后组织了国内外200多位分类学专家将动植物、微生物的数据再整理,并于2008年完成第一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这版名录一共收入了4.9万个物种,包括1万多种动物,主要是兽、鸟、鱼等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昆虫以及3万多种植物,还有少量微生物。


这显然不是我国物种的全部。在之后的12年里,不断有新发现的物种加入到名录里。


北仑姬蛙是一种生活在南方亚热带地区草丛、水塘等湿地的蛙类。它体长大约2至3厘米,背部皮肤呈现黄绿色,伴有黑褐色的条纹。上世纪90年代末,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费梁在浙江宁波北仑地区科考时最早发现了这种神奇的小精灵,因为外观、习性等特征与动物学泰斗刘承钊院士上世纪60年代在秦巴山区发现的合征姬蛙酷似,当时费梁也把北仑姬蛙归为合征姬蛙物种,属于浙江省新纪录物种。


20多年过去了,科研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遗传DNA序列检测已经在物种鉴定方面得到成熟应用。2018年,在北仑地区发现姬蛙物种的费梁老先生的学生——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江建平博士带着其博士生张美华对北仑姬蛙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时发现,它与合征姬蛙模式种群的遗传分化达到种级水平,“经过反复鉴定,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姬蛙物种,并以它最早的发现地命名为北仑姬蛙。”江建平对记者说,一个新物种由此得以确认,被收入2020版名录。


从2008年以来,这份名录已经发布、更新了13个版本,每年都会有新的物种出现在名录上。


2020年

“蝇类”刚刚入选 蜻蜓还未收入


记者注意到,今年名录里的新增物种中,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新增物种最多,一共新增了潜蝇科、花蝇科、小花蝇科等科类的9335个物种及种下单元。纪力强说,此次动物物种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在昆虫纲双翅目下新增了整个蝇类物种的大类群,“这也是今年物种新增数量最多的主要原因。”

苍蝇,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早已司空见惯。为何没有早早收入名录之中?纪力强说,这恰恰反映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要收“全”中国物种的目标。每收入一个新的物种类群之前,科学家都会对该类群的大致物种数量进行评估,只有当科学家确认该物种类群95%以上已经发现的物种都已经系统性地整理好,才会将该类群收入名录中。


因此新增一个大类群,并不是意味着这个类群里的所有物种都是新发现的,而是这一类的物种已经符合收进名录形成一个类群的标准,比如此次新收录的“蝇”类。再比如我们同样非常熟悉的蜻蜓,因为尚未达到收录进名录的标准,因此还未收入名录中。“我们正在加紧工作,争取未来几年内完成收集研究,将其纳入名录中。”纪力强说。此外,一些近年来新发现的哺乳动物物种,如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高黎贡羚牛、霍氏缺齿鼩、怒江金丝猴等,收集工作已近尾声,将在未来收入新版名录中。


纪力强说,每年的名录修订都需要经过非常严谨的论证评审,参与评审的主要专家必须具备高级职称,对当年拟新增的动物类群有足够的研究,取得了被业内同行认可的成绩。这也奠定了这份名录的权威性,它不仅用于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研究,也是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政府部门开展生物资源统计、生态保护政策制定的依据。


短短几十年

有的物种已经消亡 严格保护刻不容缓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0版》发布时,纪力强和同事特意整理了一份示意地图,上面清晰地绘出了两栖类、鸟类、兽类、高等植物等生物类群在国内各地的分布情况,分布越多,该省份在地图上的绿色越深。结果显示,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普遍呈现南方深绿、北方浅绿的特点。


纪力强说,他们做过统计,国内动植物物种最丰富的省份是云南、广西、四川和台湾,其中尤以云南排名第一。“云南无论是气候还是地理地貌,跨度都是最大的,有热带气候,也有高原气候,有雨林、常绿阔叶林,也有温带针叶林,甚至高山草甸,还有长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这些都造就了它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需要我们好好珍惜和保护。”纪力强说。


同时,他也有遗憾:名录中收入的一些物种已经再也找不见。比如在第一版名录里就有的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淡水鲸,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过去在长江里十分常见,但上世纪末急剧减少。近十几年来,中国政府至少组织了三轮大规模的长江科考寻找它的踪迹,动用了水下声呐等一批先进搜索装备,但一直未能发现它的踪迹。还有华南虎,现在也只存在于动物园和繁育基地里,野外已经多年未见。


“通过名录,我们正在逐渐摸清我国生物分布的‘家底’,也让开展保护有了目标和方向,一定要抓紧落实,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纪力强呼吁说,比如我们熟悉的娃娃鱼,由于过度捕捉,在野外也濒临灭绝,很多人搞起了商业养殖,但最新研究发现,娃娃鱼至少有5个以上的物种,商业养殖混养,极易导致其多样的生物基因遭到破坏,并且允许商业养殖也使得非法野生捕捉的娃娃鱼可以在市场上“浑水摸鱼”,“因此应该落实最严格的保护措施,让物种在原生自然栖息地繁衍。”纪力强说。(本报记者 张航 文并图)

转载申明:找木头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资讯

  • 登录
    登录
  • 注册
    注册
  • 购物车
    0
  • 客服
    QQ:1960861888